关于松花蛋的起源说法众多,其一是:从前有一户人家建造新屋,装修屋的一个石灰池没有填平,晚上鸭子从湖中回来,把蛋下在灰池里,后来主人发现,剥开一看,发现蛋白蛋黄都已凝固,吃起来味道鲜美,只是涩口,他就在石灰中撒一点盐如法炮制,果然去掉涩味,从此揭开了皮蛋的历史。

其二是:明代泰昌年间,江苏/吴江县/黎里镇上的一个小茶馆,老板会做生意,买卖兴隆。由于人手少,店主每天将人们喝茶后的茶叶倒在烧茶的柴灰中,长时间没有打扫,他养的鸭子就把蛋下在炉灰里了。有一次店主在打扫柴灰中偶然发现了数枚埋藏较久的鸭蛋,蛋壳已经失去光泽,店主随之将蛋打开一看,其中蛋白质已经凝固并且乌黑而又光彩。表面还有松花形的花纹,店主随之尝一口,味爽可口,别具风味,当时这一奇特变化,立即在小镇上传开了,此后当地人也仿制这种藏蛋法,以获得这种别具风味的蛋食,并不断改进藏蛋的方法,有的用桑树灰或豆桔灰,加茶叶,纯碱,石灰,食盐等,制成糊状物,将鸭蛋埋入其中,久藏一段时间以后又有人将这种灰糊状物包裹在鸭蛋上再贮藏起来,使鸭蛋发生变化后取出食之。这个说法可以说和现在传统松花蛋制作工艺相对吻合。经过三百多年的文化传承,流传至今,目前在民间小作坊还可以看到传统原始的加工方式。
可以说松花蛋的出现是一个美丽的意外,就像那片神奇的树叶刚好掉落在烧水壶里一样,给中国的饮食文化添了浓厚的一笔。也由于古时候食物短缺,人们舍不得浪费掉落在石灰坑里的鸭蛋,才凑成松花蛋这道美食的出现,只有在民族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才会诞生这样的美食。